Monday, May 17, 2010

空気人形



她是一個空氣人形(充氣娃娃),負責解決性慾的替代品。她發現了自己有了心,有了她不應該有的心。她在市鎮裡四處遊蕩,模仿人類的舉止,她像一張白紙一樣感受這個世界,這裡的陽光、空氣、花、天空、海、大人、小孩,這一切一切對她來說都是那麼的新奇,那麼的美好。雖然她有了所謂的心,可是她的身體裡面仍是空空的什麼都沒有,她只是一個空氣人形。她努力掩飾不讓人發現。後來一位老人告訴她,生活在這城市裡的人們都是一樣空空如也,她不是唯一的。

對,壓迫的城市,寂寞的人們,不論做什麼也填不滿自己本身的空洞,大家只好找替代品來撫慰自己。男人談戀愛喜歡找空氣人形來替代女人、逃避現實的neet女孩嘗試用食物喝飲料來填滿自己、御宅族迷戀於動漫角色來填滿她對女性的渴望、害怕老去的中年女性每晚聽著早上的自己說的語音留言來撫慰內心的惶恐、還有那些獨居老人和鑰匙兒童,城市裡到處都是空虛失落的人啊,原來大家就好像空氣人形一樣漫無目的過著虛無的日子。

而她是個空氣人形,她只是個媒介讓使用她的人與他自己幻想中的人物溝通,人們不會真正的愛她。她沒有生日,也不會變老。有了心之後的她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也感到痛苦悲哀。她有點疑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活著是為了什麼?人死了後只不過是一種可燃垃圾。上天為什麼創造一顆心給人類?為什麼也給了她一顆心?她就好像童話故事裡忘了名字的怪獸一樣尋覓答案。

一陣風吹過她冰冷的臉,她看見人們為她慶祝生日,她喜極而泣的吹著蠟燭,她終於擁有人類的表情。她好像明白了人類活著的理由,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感情。她輕輕吹著調零的花朵,空氣中飄散著孕育新生命的蒲公英,而她,就是那一陣虛無的風。





(看了這部電影後心裡有很多感受,終於把它給寫出來。我好喜歡這部電影,喜歡它的故事,喜歡它的畫面,喜歡它的配樂,喜歡所有一切。導演‧枝裕和,原作‧業田良家,攝影‧台灣的李屏賓,美術指導‧種田良平,原創音樂‧World's End Girlfriend。)

Thursday, May 13, 2010

我無法假裝聽不見。

前天半夜睡覺時一直聽見外面小貓叫聲,叫得很響亮,叫了很久。我忍不住下樓看看,結果在垃圾池中發現它。它很怕人很膽小,我前進它就後退,最後我等它慢慢靠近我時就一把捉它起來,它嚇得拼命在我手裡掙扎,叫得更大聲了。畢竟這裡又濕又臭又髒,我只想把它搬到附近比較安全的地方(廢棄的木板靠著牆形成的小隧道),餵它吃喝。但它還是不停的叫,想必是跟媽媽走失了,它在呼喚它的媽媽。

第二天它還是在那個小隧道裡繼續早晚不停的叫,不敢出來,只要我一靠近它就很驚慌地發出嘶嘶聲,一定是昨晚被我嚇到了。我想讓它暫時在這繼續餵它,下次再幫它拍張照,找人來領養。我能做的只有這樣。已經跟自己說好別再帶小動物回家了。

第三天早上泡好奶粉去找小貓時,發現它不見了,可能是有人聽到叫聲把它帶走吧,最好是這樣。結果下班回來時遠遠就聽見它很響亮的哭叫聲,發現它已爬上了我們這棟的樓梯間,我不知道為甚麼它會在這,它明明就不敢從那小隧道出來。它縮在樓梯間一旁一直叫。我無法視而不見,最後還是把它帶回家了。囧

因為之前待過垃圾池,我已幫它洗澡吹乾,餵它吃喝,它能吃乾糧也超愛喝奶的,喝很多。但它還是一直很害怕地不停叫,我不曉得該怎麼辦,這是我第一次遇到叫不停的小貓。後來我一直安撫它,花了我好長的時間,它終於不怕我了,但行為舉止像貓寶寶一樣,一直到處鑽找奶喝,最後還猛吸我的手掌和大腿的肉,以為是奶。就算沒奶水也照吸,吸著吸著就在我大腿上睡著了。可憐的小貓很想念它的媽媽。

唉,我又多管閒事把野貓帶回家,待會一定會中罵。可是要我怎麼辦?我真的不忍心讓這沒媽媽的小生命在外頭自生自滅,而且它異常膽小怕事,丟在外面的話很快就沒命了。我暫時把它關在書房裡的籠子,現在得趕快找人來領養它。





小貓女待領養,大概一個月半大。

拜託大家幫幫忙找個家給它好嗎?

Monday, May 10, 2010

[lomo]停泊島漂浪記

2010年4月9號至11號,Perhentian Island。和Lomo朋友的遊記。

第一卷,久違了我的LCA+,用的是Kodak EB3膠卷。


到了Kota Bahru。


到了Perhentian碼頭。


乘快艇向島去时。


chalet露台的view。


還不錯的房間。


下午的陽光灑進來了。


每個人拼命的拍啊拍。


影子。





猛烈的太阳。


這是Kotha Bahru。




第二卷,Vivitar UWS,用的是Kodak E100S膠卷。

大家都玩得很盡興。










我們要走大概25分鐘才能到這兒。這裡是我最喜歡的海灘,這裡的海水最清澈。


開心的大家。





老娘也要和海拍照留念。


我個人最喜歡這張。

更多相片請按:

Friday, May 7, 2010

Micmacs à tire-larigot 詭計多端復仇記




昨晚看了Jean Pierre Jeunet的闊別五年的新作,Micmacs à tire-larigot。故事說的是一個脑袋中子彈卻死不去心地善良的男人和一群詭計多端的怪異拾荒者,對軍火商展開一連串的報復行動。這已是我第4部接觸他的片子,導演再次讓我掉進他精彩的異想世界中。

很多人只看過他的Amélie,可能會期待這一部會像Amélie一樣陽光夢幻美麗。但是這一次導演玩的是他早期的黑色幽默風格,就像Delicatessen的那種黑暗和詼諧,還有City of Lost Children的怪異和瘋狂。

跟以往的片子一樣,每一個場景都很美,最讓人印象深刻當然是那廢物回收窩,還有那些古古怪怪的機械和道具總讓人贊嘆不已,而每個人物都非常有特色,(有幾個很熟悉的臉孔,當然最熟悉的是Dominique Pinon,感覺他老了很多呢,不過都演了這麼多年了。)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很詭異:喜歡說雙關語的黑人,力大無窮的發明家,愛躲在冰箱身體扭曲的女人等。我最喜歡的當然是那人型計算機眼鏡娘,還蠻萌的。我也很喜歡男主角喃喃自語的念著別人的對白,緊張煩惱時敲自己頭的強迫性動作。還有那非俊男美女的怪咖戀愛,就像Delicatessen裡的戀愛一樣很怪但又很浪漫。哈,片中有一幕就剪輯了Delicatessen男女主角的經典拉琴畫面,真驚喜。

坦白說,我個人覺得這部片驚喜不多,應該說該出現的元素都在上幾部片看過了,這一次只是延續了以前有的東西而無法超越他的舊作,顯得沒那麼驚豔了。但我還是很愛導演獨特詭異風格的法式狂想曲。

Wednesday, May 5, 2010

再見了OrrNgiao。

這幾天發生了好多事,心情很復雜,情緒很不穩,哭了好幾次。

在我正要打算在這個週末帶OrrNgiao去絕育時,她就消失了,小貓也不在了。上個星期五下班回來就找不著她。我看到樓下的馬來人在收拾東西準備要回hometown,我沒想那麼多。他們走了後,我才猜想應該是他們把貓帶走了。我很擔心,但我也不能做什麼,只能別去想她,我也忙著準備收拾東西回沙登,第二天要到sekinchan幫我表姐拍結婚照。回家的一路上很塞車,我的頭好痛,回到家已經很晚了。想早點入睡卻怎麼也睡不著,待會凌晨五點就得起床了。我的頭很痛,我的腦袋一直想著OrrNgiao,不知道他們帶她去了哪裡?我無法不去想她。

五月一號勞動節,我們一早到了Sekinchan開開心心的拍照,但天一會陰一會晴的不怎麼好拍。終於,在中午下起小小的雨來了。肚子也餓了我們正準備到餐館吃午飯,椅子還沒坐下,就收到消息說外婆過世了。我們吃過飯後繼續拍照,天還是忽陰忽晴。回到家時都已經晚上十點了,洗個澡後就趕去外婆家,看到外婆的臉我就掉淚了,但即刻收拾心情和大家聊聊天折折冥紙。這兩天三就這樣又哭又笑的忙完外婆的葬禮,當然我們這些做小的實際上也沒幫到什麼忙。

星期一下午回到Wangsa Maju後第一件事就跑去問人家貓去了哪,那uncle說他把她和小貓帶回Johor給別人養了,不管他的話真假,我也只能相信OrrNgiao和小貓是真的被人領養了,現在在過著新的生活。如果是真的,這其實是一件好事,OrrNgiao和她的孩子不必分離而且還有人照顧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在想著OrrNgiao去到了新的地方,一定會感到很害怕很無助,或者一些更遭的事。不知道她到底怎麼了?

我捨不得她,她是一隻很乖的野貓,她認得我開門的聲音,每天我一開門她就會跑上來喵喵叫,她認得我的腳步聲,每次我回來她就一直跟著我後面,有時還會很興奮的越過我。她一直很想跟著我回家,但她知道我家有兩隻陌生貓後,她就不敢前進了,每次在站在轉彎角那偷看。她是一個好媽媽,她很疼她的孩子,但她其實只不過是一隻一歲大的貓而已,她很愛撒嬌,她喜歡我摸她的頭。

這幾天經過樓梯樓下再也見不到她的蹤影了,真的很不習慣,眼神還是會不由自主的去找尋她,以為她就會突然從某個角落跑出來叫我,跟著我。就像這幾個月來的一樣。我心裡好難過,原來我好想念她。

希望她真的有個很好的新生活,不再挨餓,不再流浪,不再和小貓分離。最重要的是希望新的主人會帶她去絕育。再見了OrrNgiao。


Monday, May 3, 2010

外婆

2010年五月一號,外婆過世了。享年83歲。外婆病重了好幾個月了,全身病痛,整個腰已彎曲得連床也不能躺下,每天24小時只能坐在椅子上,看了就心酸。就這樣持續了好幾個月,外婆終於解脫了。

外婆從中國廣東高州飄洋過海而來,和外公結婚生下了七個女兒和一個兒子。我媽媽是最小的女兒,而舅舅是最小和唯一的兒子。外公在我媽媽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外婆一個人辛辛苦苦把八個兒女撫養長大。長大後的女兒各自嫁人之後,還是會每個星期天回外婆家聚會,所以我小的時候最喜歡就是星期天了,可以到外婆家和很多表兄弟姐妹玩耍,當時真的好熱鬧,我們有好多美好的童年記憶都發生在外婆家。漸漸我們這些外孫長大了就比較少去外婆家了,但媽媽和大姨們還是持續每個星期天都會到。她們姐妹們的關係真的很好,也非常孝順外婆。

外婆總愛操心這個那個,忙東忙西的,就算有媽媽和大姨幫忙,她也不願坐下來好好休息。外婆做什麼事都是為了她的子孫後代,從來沒好好的享受她自己的人生,應該說她的人生就是我們所有人了。
今年農歷新年的時候外婆已經行動不便,視覺聽覺身體上下都在衰退了,但她還是一直重復叮嚀大姨一定要把她老人家的紅包派給我們每一個外孫和曾外孫。外婆真的很疼我們。想起以前跟外婆相處的時刻眼淚就不停流。

心裡雖然是難過的但我感到欣慰,外婆不再受病痛之苦了。外婆辛苦了大半輩子,現在兒女、孫、外孫、曾外孫都過得很好,她該做的事情都已做了,該過的人生都已過了,我想外婆應該沒什麼牽掛了。

婆婆,一路來辛苦您了,感謝您的一切一切。我們永遠懷念您。




十七八年前的外婆和我們幾個。






外婆的離世,最傷心的應該是媽媽,我知道媽媽這幾個月都很擔心難過,雖然她沒告訴我們,但我們看在眼裡。媽媽每一天都回外婆家照顧她幫她洗澡。外婆的最後一刻,媽媽也在她身邊陪著她,目送自己的生母離去的那一刻,我想她當時的心情一定很難受。想到這又要哭了....><

Friday, April 23, 2010

Shutter Island 似是而非

碎碎念前言:
看過預告片後佛寶和我就一直想要看,因為是Martin Scorsese的電影。可惜這裡比別的國家晚了一兩個月上映,而且只有GSC在演,TGV沒演。不只這樣,上映第一個星期很難訂到票,因為大多數都只是小廳在演,真氣人。還好在第二個星期三晚用8塊在Pavillion電影院的大廳最中間最好的位置看了這部絕對值回票價的電影。




坦白說,這是我第一次看Martin Scorsese的電影,雖然時常聽見馬田·史高西斯這名字,卻從來都沒看過他的片。

第一次看他的片子,我本身是非常的喜歡。電影刻意拍得好像六七零年代的驚悚片的感覺。閃電、打雷、暴風、大雨等,各種驚悚片的元素都有了。最重要的還是那一波又一波的聳動人心的配樂,一開始緩緩重復著那幾個節奏,持久地壓迫著我,然後越來越急速而響亮激蕩。鋼琴伴奏的配樂也讓人感覺很傷悲。

因為以上的種種元素再加上Leonardo DiCaprio超神經質的演技,很快的就能跟著主角進入這個迷霧之島,置身在導演故弄玄虛的導向中。而我很享受於這樣子詭異懸疑的氛圍。

雖然一開始也知道結局大概會是一個大翻轉,然後把所有事情都合理化了。但我還是寧願繼續站在Teddy這一邊,我相信這島始終都是一個大陰謀。

片中最後的一句話“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與其清醒記得過去的一切痛苦的活著,不如當個幻想中的好人被處死算了(接受腦部手術忘掉一切。)

但是我認為,to live as a monster是指他知道自己無法逃離這島了,與其變成瘋子永遠在這行屍走肉活著,不如to die as a good man,至少在死一刻他還清楚知道自己是誰。

而且他的拍檔(或主治醫師),在最後叫了他一聲Teddy,而不是Andrew Laeddis。

其實片中還有許多值得思考討論的點。例如在還沒進島前,在船上主角的菸就莫名的消失了,所以從一開始其實就佈好的局了。或者說本片的結局是開放式的,片中所有的點都是兩面的,就看觀眾自己選擇相信那一面。馬田·史高西斯果然厲害!還有Leonardo一直處于在崩潰邊緣的精湛演出也很強!

Monday, April 19, 2010

抵到爛, 平到笑! 椎名林檎會叫....

昨天逛街時又不小心撿到寶,炫耀一下。順便也把上幾次撿到的寶也拍一下。


1. 《歌手價值》

N年前,佛寶在Jusco的唱片部特價區找到的。
RM12.90 而且還是雙CD!



2. 東京事變-《大人》

三四年前,在Carrefour的唱片部特價區找到。
好像是RM9.90 (價錢撕掉了,總之是很便宜就對了。)



3. 《莖(STEM)~諸侯出遊篇~》單曲

昨天在Victoria唱片行特價區找到。
RM9.90 一張! 而且還要買一送一!

趕快找找看還有沒有別的好料....



4. 東京事變- 《娛樂》

結果就找到這張啦!
RM0.00


真是撿到寶,一張單曲+一張專輯才RM9.90!!

他們不識貨的把椎名林檎的CD賤價賣,最後得益的卻是我們!lucky~

-----------------------------



《莖》的背面,拍到一半,八卦的Miu跳上來。
每次有新的東西帶回家,她都一定要嗅過才行。